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高举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大旗,敬业精神便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两个结合”论断的基础上,有创见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这些论述都为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并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诗经》对于周王的追述与颂扬主要集中在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宣王等4位君主。其中,追述并颂赞周文王的诗歌最多,多达12篇,《大雅》中有《文王 》《大明》《绵》《棫朴》《思齐 》《皇矣》《灵台》《文王有声》8篇,《周颂》有《清庙》《维天之命》《我将》《赉》4篇。《诗经》中颂赞周王的篇目较多,主要集中在《大雅》和《周颂》,这和大雅(朝会正乐)、周颂(庙祭乐歌)的功用是有关的。本文从《诗经》中来探索周文王的敬业精神,希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补益。
一、黾勉勤政,聚揽贤才
周文王姬昌,又称西伯昌,是周王朝的重要奠基者,被周人认为是“始受命之君”。《大雅•文王》一篇追述了周文王的德业。周文王作为周王朝的奠基创业之君,对周王朝的开创可谓功莫大焉,后人对周文王的歌功颂德也是绵延不绝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国虽然是个旧邦小国,但是国运却出现了全新的气象。文王是如何给这个国家带来新气象的呢?我们从敬业的角度来分析下文王的功业。“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黾勉勤政周文王,美好声誉传四方。“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为了聚揽贤才,文王给予贵族群臣世代显耀荣华。“世之不显,厥犹翼翼”,这些世代显贵,献谋献策用心周详。“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周国人才济济,国家安定,文王内心也得以安宁。“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严肃恭敬周文王,正大光明又端庄。“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周因而天命所归,殷商子孙也归附了周国。总体来说,周文王勤勉敬业、聚拢贤才,因而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最终周武王在此基础之上继承父亲遗志推翻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并前后延续了八百年。我们也可以从文王兴周的历史中的得到历史经验,首先领袖要勤勉敬业,同时采取策略聚集贤才,文王吸纳贤才的策略是“凡周之士,不显亦世”,给予贤才们世袭的显耀富贵,这当然是极具吸引力的,这也是符合当时奴隶制社会背景的。今天的中国正在不断崛起,国际人才争夺也日趋激烈,社会主义中国拥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也会拿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国际人才引进方案,唯有如此,中国的崛起才会更加蓬勃有力。
二、敬天爱民,修德平讼
《大雅•大明》颂赞“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周文王为政小心谨慎,诚心敬俸上天,招来许多福气,文王不违背文德,又引来周围各个诸侯国来归附。从王季到文王,都修德、敬天,故而国运日隆,可见对于周国来说,修德和敬天是成就王业的必然路径,而且王季和文王做到了,他们是周国崛起之路上君主敬业有为的典范。
《大雅•灵台》记述了周文王构建灵台、与民同乐的情景。“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文王开始计划建筑灵台的时候,经过了周密的计划安排(尽可能少用民力,不违农时)。百姓们热情洋溢激情很高,纷纷前来主动营建,不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灵台的修建,可以看出与民偕乐的君民关系,文王爱民,百姓乐于修建灵台,灵台很快就建成了。文王爱民,是君王之敬业;百姓乐为,是一种超越敬业的乐业。
《大雅•绵》是叙写周文王外交邻邦、内用贤臣,使周部族日益强大的诗。文王当政期间,“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虞、芮二国有争端,文王感化他们使他们平息了争讼。“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我有贤臣来亲附,我有良才辅国政,我有良士来奔走,我有猛将来御侮),周文王文治武功,国运昌隆。
三、伐密伐崇,建都于丰
《大雅•棫朴》歌颂了文王任用贤能并领兵伐崇的事迹。“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君王庄严肃穆,左右大臣快步向前,君王庄严肃穆,左右大臣手捧圭璋,助祭的诸侯、卿士盛服庄严。“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文王亲征,率师伐崇。“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周文王长寿,还着力于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文王圣德好比金玉,勤勉不懈的文王,是国家的纲纪。
《大雅•皇矣》篇载述了文王讨伐密须国的事迹。“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密须国对我周国不恭敬,胆敢抗拒我大邦周国,还肆意侵略阮国和共国,文王勃然大怒,整顿军队,讨伐密须国,进而巩固周国的统治,使天下安定。孟子云“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敌人不敢在我周地边境陈兵吃喝。文王规划小山平原,居住在岐山之南、渭水之旁。文王成为万邦的榜样,老百姓都来归附。“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文王伐崇,战事顺利,捷报频传,威加四方,四方之国,不敢欺侮,归附顺服。
《大雅•文王有声》是歌颂了文王伐崇后迁都丰京的伟大功绩。“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文王接受天命,成就辉煌武功,讨伐崇侯虎后在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建立新都,文王伟大又英明。文王建立新都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继承先祖遗业光大周邦。文王功业真辉煌,好比巍峨丰邑墙,四方诸侯来归附,文王擎天大栋梁!
四、察纳雅言,家国典范
《大雅•思齐》是歌颂文王以身作则,堪称家国典范、众人楷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文王德行卓著,成为妻子和兄弟的模范,他进而能够治理好国家。“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宫中和睦又相亲,肃穆庄严敬祖宗。明处审查能自省,暗处谨慎能自重。“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察纳雅言,从善如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也是文王的一大优点,兼听则明,这同时有利于聚拢各方面贤才。
作为家国典范的周文王,其功业与敬业精神也受到后世子孙的祭祀颂赞与争相效仿:《周颂•清庙》《周颂•维天之命》这两首颂诗都是祭祀周文王的乐歌。清庙中的“济济多士,秉文之德”(众士祭祀排成行,执行文王之美德。)“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我们要顺从文王的美政之道,后世子孙要忠实地执行它。)祭祀者歌颂文王,勉励后来者!《周颂•我将》是叙写武王出兵伐纣时,祭祀神明祈求保佑的诗。“仪式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我们效法文王实行的典章制度,每日谋求四方安定。)“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我们要从早到晚勤奋努力,对于上天的威灵要有所畏惧,这样才能保佑国家长治久安。)周武王效法文王,勤政安邦,继往开来,最终翦灭殷商,开创新王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周文王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黾勉勤政、聚揽贤才、敬天爱民、修德平讼、伐密伐崇、建都于丰、察纳雅言、家国典范等方面。文王敬业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文德勤勉,这也是他被追尊为“文王”的原因。周文王在此精神素养的映照下,其功业也是十分显赫的,平息争讼、伐密伐崇、建都于丰,为后来武王克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弘扬被孔子誉为“三代之英”的周文王的敬业精神,必将为我们的强国复兴之路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基金项目:2025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辽宁财贸学院)专项研究课题“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编号:SZZXKT202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