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党员教师和青年学子深入乡村基层,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锤炼党性,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物联网与通信学院依托“中国钧瓷之都”禹州神垕镇和“中国造纸第一镇”新密大隗镇的文化优势,组建两支党员实践团,开展非遗文化项目实践探索。“窑火匠心”党员实践团走进钧瓷大师王现峰工作室和博物馆,了解钧瓷的发展史、制作工艺、当前技艺传承面临的问题以及钧瓷产业的现状,并深入钧瓷生产作坊,亲身体验拉胚、造型设计、上釉等工艺,在亲手制陶和走访调研中,感受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魅力。“青衿传纸韵”团队深耕麻纸技艺传承,从抄纸到晾晒,沉浸式体验千年技艺,感受非遗温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深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展现出党建引领下新时代青年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政治自觉。
同时,物联网与通信学院还组织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三下乡”科技服务队,前往周口市鹿邑县赵西社区,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服务队依托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优势,为村民提供家电维修、网络信号检测与优化、智能设备系统维护等技术服务,切实将技术转化为惠民实效,受到当地村民热烈欢迎。
会计学院“裕见非遗先锋队”师生一行利用暑期时间奔赴河南兰考,到焦裕禄陵园、焦裕禄纪念馆沉浸式参观学习,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聆听老党员讲述、参与治沙劳动情景模拟等形式,感悟兰考改天换地的奋斗史诗以及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伟力,在行走的课堂中思索青年服务乡村发展的使命担当。成员们还在城关乡姜楼社区开展了为期数天的非遗编织工坊深度体验。在非遗传承人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系统学习了“经纬编织法”这一传统技艺。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尝试将焦桐纹样等红色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融入编织设计,探索红色精神与传统技艺的融合表达。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课堂+实践+社区+家庭”四位一体育人模式,鼓励更多青年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