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郑州科技学院:“三坚持三强化”推进艺术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19:27 来源: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三坚持三强化”推进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持培根固本,强化铸魂育人


创新“艺术+思政”手段。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推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通过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创排与演绎,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过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将黄文秀等榜样精神融入教学,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师生排演革命音乐史诗《长征组歌》,通过交响乐、合唱、朗诵等形式再现红军长征的壮烈历程,使学生在艺术表演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参演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好儿女》,以音乐为载体,使学生在经典旋律中感受革命信仰的力量。


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依托“李瑞阳劳模工作室”和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思政与专业融合实践,例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河南省高校思政教育体验教学基地进行讲解实践,结合红色文化主题进行即兴播音创作,达成“以声传情、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学院还利用360度环幕电影、VR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学生沉浸式体验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历史场景,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与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博物院、红旗渠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开展现场教学,拓展思政课堂的时空维度。同时,学院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专业实习相结合,如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生在红色场馆担任讲解员,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参与红色剧目演出等,实现“舞台即课堂、演出即育人”。学院还依托“中原传统音乐研究所”“艺术文化研究所”等平台,推进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学术研究,提升课程思政的理论深度。


二、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多元育人


优化人才培养。聚焦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开设音乐学、 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前教育等全日制本科专业4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音乐学专业设置声乐、钢琴、舞蹈等方向,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素养,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专业发展路径,开设表演艺术、学前教育、舞蹈表演等专科专业3个;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如音乐与舞蹈结合、艺术与教育结合、豫剧与声乐相结合等,创新表达方式,焕发传统文化光彩,培养复合型人才。


深化课程改革。设置播音、声乐、器乐、舞蹈等12个专场,常年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汇报活动,大力推行师徒结对、双师同堂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助推专业发展。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两部分,采用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学业考核多样化等“四化”方式开展教学,并通过演出、比赛、项目汇报等形式评估学生能力。开发在线课程平台,运用智慧手段赋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建成河南省一流课程“视唱练耳”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歌曲作法”等。以就业为导向,开设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如学前教育专业增设幼儿园管理、早教课程设计等实用内容,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结合河南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如“喷空笑园”“河南坠子”等,举办“喷空校园文化曲艺大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差异化实习方案,并与电视台、幼儿园、文旅机构、艺术培训机构等共建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搭建常态化赛事平台,举办学生专业基本功大赛,通过设置不同赛道和类别,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磨炼技能的舞台,推动艺术实践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三、坚持知行合一,强化实践育人


支持实践训练。建成数码钢琴室、舞蹈排练厅、视听欣赏室、合唱指挥室、播音主持实训室、演播大厅等先进设施,配置专业录音棚、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


创新实践模式。构建“N+3”实践模式,组建“合唱团”“管乐团”“曲艺团”“舞蹈团”“电声乐团”“德睿筝团”“民乐团“等N个实践团队,各实践团队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台上能演、台下能编、台后能制”的综合能力。


丰富校园文化。大学生艺术团在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表现抢眼,原创舞蹈作品《风雨·禾阳》在第十二届鲁班建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演出,展示了舞蹈创作方面的实力。传统文化协会以汉服宣传为载体,举办汉服走秀、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美的沉浸式体验中舒缓心情、丰富精神、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舞蹈编导专业举办舞蹈创编实践周,原创舞剧《心亮了》获国家级奖项。音乐学专业举办毕业汇演与特色演出,展示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舞台表现力。邀请民间艺人和名家名师举办专题讲座,传播艺术知识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追求艺术理想,激发师生创作灵感。


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开展地方文化调研和表演活动,如“筑秀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登封垌头村和朝阳沟,与村民共同排练演出《大鼓声声唱河南》《少林少林》《朝阳沟》等节目,助力乡村文化发展。深入社区服务文化振兴,如“添艺文化振兴团队”构建了需求导向的“三阶四维”服务体系,扎根平顶山市新华区西市场街道,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了播音、舞蹈、音乐等艺术课程,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为纽带,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受到平顶山广播电视台广泛报道。


责编:梅瑞祥 王贺翔(实习)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