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15日,河南省乡村学校“绿健”特色课程教学展示暨案例交流活动在洛阳举办
10月14日、15日,河南省乡村学校“绿健”(全称“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特色课程教学展示暨案例交流活动在洛阳举办。
为深入推动以素养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特色课程开发、建设、实施、评价与迭代的全流程闭环,本次活动组织部分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邀请专家点评。据悉,14日观摩6节“绿健”特色课程的教学展示课例;15日,分享河南省3个“绿健”特色课程典型案例;随后由江苏同行和山东专家分享最新教学理念和学术成果。
信阳市第十三小学分享校本课程《中国茶少年说信阳毛尖》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一次“绿健”特色课程风采的集中检阅
一粒粮食,也事关国家安全。如何讲好二者关系,作为成长于全国粮食主产核心区河南的孩子,更应具备基本的素养。襄城县斌英中学的校本课程《粮食的分量》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安全教育特色化;从小喝着信阳毛尖,信阳的孩子如何通过“敬茶、爱茶、品茶”,传承千年茶文化?信阳市十三小的校本课程《中国茶少年说信阳毛尖》娓娓道来;而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的孩子,如何传承好中医药文化?新野县城关镇北关小学的校本课程《童梦药香——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将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及语文等多学科融合,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
洛阳市枫叶路小学分享学校“绿健”典型案例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运河学校分享“大健康教育理念”
6节“绿健”特色课程的教学展示课例,还包括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奇趣农耕》,安阳市高新区银杏南校的《“绿意耘田”——种植课程》,济源市梨林镇梨林小学的《探秘百草园》。10月15日,还分享了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洛阳市枫叶路小学以及灵宝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绿健”典型案例。
“《信阳毛尖茶史》课例,刘菲菲老师让学生恍若置身于美丽的茶山绿水之间,充分展示了劳动课程‘以文化人’的独特思路;《玉米皮的“牡丹梦”》课例,王艳艳老师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充分发挥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推动性作用。”点评专家、新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李晓阳现场分析。
“6个课例,有的聚焦绿色生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有的关注健康生活,帮助学生涵养品格。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绿健’理念在课堂深处扎根、生长的蓬勃力量。”汪豪浩说,这是河南省三年来“绿健”实践活动成果的缩影,也是乡村教育园地结出的硕果。
济源示范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飞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
“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一次课程建设路径的深度探索
一个小男生,因没有入选合唱团而躲在角落抹眼泪。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借助AI技术支持的健康学生社会评价系统,将几十项检测数据展示给孩子,让他在看见成长过程的同时,也望见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江苏宿迁湖滨新区运河学校分享的《大健康教育理念下的乡村学校校本校本课程》,展现出乡村教育创新与均衡发展的探索之路,以及通过全要素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人’,应该不是各方面知识(能力、态度)等都无限发展,应该是各领域/维度最关键素养的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各方面关键素养的发展,以及协调(融合)发展,不仅需要‘五育并举’,更需‘五育融合’。”济源示范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飞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他说,河南以“绿健”为抓手设计与实施校本课程,是落实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一个很好抓手。
“从专家点评,到3个本土案例的分享,特别是江苏经验,为我们打开了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另一扇窗。”汪豪浩分析道,王飞教授的讲座,从“五育融合”的视域,系统阐释了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外先进经验的分享,不仅是对河南省“绿健”活动的巨大支持,更是打开了苏鲁豫三省基础教育交流互鉴的新窗口。
汪豪浩总结说,这一系列交流与碰撞,让大家对如何完善“开发、建设、实施、评价、迭代”的全流程闭环,有了更深刻认识。
汪豪浩表示,本次活动为“绿健”主题实践活动“树品牌、起高峰”注入强劲动力
“以课育人,赋能乡村”,一次乡村教育振兴的有力助推
“本次活动,无疑为‘绿健’主题实践活动‘树品牌、起高峰’注入强劲动力。”汪豪浩说,“绿健”特色课程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课程本身,它关乎的是如何让乡村学校成为有吸引力的地方,让乡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我们看到,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的眼界更开阔了,生命更丰盈了,对脚下的土地也更热爱了。这正是‘实践育人’深刻内涵的体现,也是我们通过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汪豪浩坦言。
接下来怎么做?展望“绿健”实践活动的第三年,也是“起高峰、成体系”的决胜之年,汪豪浩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好“转化”,将活动收获转化为课程深化的具体行动,让“他山之石”成为“攻玉之器”;二是要聚焦“体系”目标,将特色课程升级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三是要追求“高峰”成效,将点滴探索汇聚成乡村教育的时代强音。
“我们要勇于树立标杆,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绿健’课程品牌学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真正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汪豪浩表示。
本活动由河南省教育厅、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省乡村学校“绿健”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指导中心指导,洛阳市教育局、洛阳市新华书店、洛阳市君河湾小学、洛阳市启明初级中学协办。
参会人员包括全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具体负责人,河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案例(“绿健”主题)获奖代表,特邀课例及典型案例展示代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相关单位代表,以及河南省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指导中心成员和部分专家指导组成员。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通讯员 杨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