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2025第五届水虻与微生物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17:25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10月16日上午,2025第五届水虻与微生物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中国郑州隆重开幕。本届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河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机固废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河南益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由德州农工大学(美国)、瓦格宁根大学(荷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中国兽医协会资源昆虫分会、华南农业大学、河南虻源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硕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本次会议以“无废城市,循环农业”为主题,旨在围绕有机固废循环利用最新成果,聚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展,构建国际多方协作,为无废城市建设与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出谋划策。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荷兰、巴基斯坦、乌拉圭等多个国家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机构、企业单位从事黑水虻、昆虫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同线下参加此次论坛。20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直播参与了会议。


原国家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国正在大会上指出,我国在固废资源化技术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90%以上技术由民营企业掌握,涵盖物理、化学及生物三大技术路径。其中,以黑水虻、微生物为代表的生物转化技术处于“天花板”级别,可将畜牧粪便、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转化为营养品与工业原料,实现从“污染治理”到“资源再生”的跨越。该技术不仅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更构建起“污染治理—资源循环—产业发展”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表示,黑水虻作为重要资源昆虫,在有机废弃物处理、非粮蛋白饲料生产、生态循环农业、药物保健品开发等领域具有极大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价值。在全球粮食安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黑水虻研究与产业的发展,为高效利用有机废弃物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新途径、注入了新活力。当前,我国已将昆虫蛋白生产纳入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为黑水虻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康相涛院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筑牢育种根基,重视黑水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评价;二是聚焦种源创新,加强黑水虻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三是聚焦专门化新品种培育,注重专门化新品种培育黑水虻配套制种技术创新。同时,希望专家学者在此次论坛中充分交流,加强合作,成立跨学科、跨产业的国内国际黑水虻育种联合攻关联盟(或协会),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做出新贡献。


河南农业大学与河南益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

 

辽宁省开原市市政府与河南益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


为促进产学研政深度融合,本届研讨会特别设置了企业签约环节。河南农业大学与河南益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就水虻与微生物技术达成成果转化合作;同时,辽宁省开原市市政府与河南益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两组签约将有力推动有机固废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胡延如 史明子)



责编: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