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乡市经开区教育文旅管理办公室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关于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的号召,以智库专家领航为专业支撑,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启动了“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一场聚焦课堂、讲求实效的教研新风席卷全区,目前活动已从初期的广泛发动、全域参与,稳步迈入深化内涵、提质增效的中期攻坚新阶段,校际联动日益紧密,研讨氛围愈发浓厚,正持续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力,转化为课堂提质增效的强劲内生动力。
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聚焦四年级语文课文《精卫填海》,以多样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围绕《精卫填海》展开差异化教学,各展所长。滨河小学冯龑老师以“金牌讲解员”为引线,梳理故事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讲解故事,体会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经四路小学何婷老师立足学情,将“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悟精卫精神”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夯实文言基础,感受古文韵律之美。大杨庄小学冯明香老师结合历史背景拓展神话起源,关联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精卫精神的当代意义”,实现知识迁移与价值引领的融合。
英语学科以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2 《Different families》Part B Let’s talk为研讨课题,来自滨河小学、大杨庄小学、经四路小学的三位教师同台献课,通过差异化教学设计演绎同一课题。三位教师依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他们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以新颖的教学构思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了三节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滨河小学的宋老师教学目标明确,环节完整。从歌曲热身到对话练习,再到语言点讲解,层层递进。大杨庄小学的龙老师立足基础,在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应用环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改编对话,将所学语言真正运用到实际交流中。经四路小学的董老师设计了丰富的互动活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词汇与核心句型,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数学学科聚焦三年级数学《线段的长短比较》这一课题。来自经四路小学、卫滨区人民路小学、滨河小学、大杨庄小学的四位教师同台献课,以独特的教学构思打造高效课堂,为全区数学教师呈现了一场形式鲜活、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
初中学校“同课异构”系列教研活动共进行了8节教学展示。其中七年级语文《往事依依》由雷苹、李晓歌两位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八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一课由缪永香、李艺阁老师同课异构;八年级数学科由周建军、王玉珍两位老师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进行了异构展示。九年级英语由崔广晓、贾仪老师就《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一课题进行了异构教学。
经开一中七年级语文教师雷苹,围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与新乡市平原中学马兰兰老师、河南师大附中张帅老师成功开展了跨区域“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教研视野,促进了校际间的经验分享与智慧碰撞。
评课反思共成长。每次同课异构教学后均进入集中评课与教研管理感悟分享环节。评课既肯定课堂亮点,又提出改进建议;聚焦“同课异构活动价值”与“常态课质量提升路径”分享核心感悟,全力推动语文教学从“常态”阶段加速迈向“优质”新境。
专家进行综合点评,提出优化的方向。小学学段着力推动“教学评一体化”从理念走向行动。语文学科凝聚了“回归文本、学生主体、方法多元”的共识;数学学科实现了“教得准、学得实、评得透”;英语学科推动构建“和而不同”的教研模式,形成落实新课标的典型范例。
此次活动中,智库领航专家持续深入一线,结合新课标,从教学目标设定、学生主体地位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等方面为教师提供精准把脉和靶向指导,帮助教师在“异构”中把握“同”的本质,在“比较”中找到“进”的方向。
经开区“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方法的切磋展示,更是一次回归教育本真的深度实践。经开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智库引领,推动教研成果的固化与转化,致力于让每一节常态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促进经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通讯员 陈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