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铭记历史 感恩奋进”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教学研讨会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09:40 来源: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苏新留工作室

10月25日,由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六室六课异课同构”联盟承办的“铭记历史感恩奋进”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教学研讨会,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以“理论引领、思想碰撞、实践体悟”为主线,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以红色文化厚植育人根基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苏新留在开幕致辞中,以“教育的一厘米之变”阐释育人真谛。他引用“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古训,强调思政教育需在日积月累中实现质变;借用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论述,点明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苏新留表示,学校将红色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推动信仰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让思政教育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解码竹沟革命精神时代价值


研讨会特邀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作《简述竹沟革命史》专题报告。鲁金亮系统梳理竹沟作为“小延安”的光辉历程,指出竹沟既是中原抗战的战略支点,也是理想信念的精神熔炉;同时强调,竹沟革命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团结奋斗等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开展铸魂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源泉。报告以严谨的史实与鲜活的叙述,让与会者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的历史纵深与时代价值。



多维度探索红色育人路径


专题研讨环节,省内多所高校及名师工作室的思政课教师代表围绕红色文化育人路径展开深度交流。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沈贺提出“四个结合”原则,即结合地方资源、时政热点、学生特点与育人场域,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晨指出,红色文化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需通过课堂融入、网络传播与日常实践,推动学生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开封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常素芳提出“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主张善用“大资源”“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河南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红强调,需深化红色文化内容供给、创新方法载体、拓展实践场域,让红色文化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涂凯迪工作室成员、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焕生提出,要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讲故事”“创情境”“演角色”“共研讨”,激发学生“我探究”“我互动”“我共鸣”“我创新”,让红色文化服务于学生成长;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刘秀华工作室成员、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冉则建议通过立体化教学创新思政育人路径:构建信仰坐标以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打造忠诚课堂诠释爱国主义时代内涵、激活奋斗密码培育青年担当精神,她强调“英雄群像是思政课最厚重的教材与育人法宝”。



沉浸式感悟红色精神


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前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在庄严肃穆的展馆内,锈迹斑斑的军刀、字迹斑驳的家书、还原冰天雪地场景的展区,将大家带回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通过敬献花篮、沉浸式参观与现场研讨,杨靖宇将军“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及“胃中仅存草根棉絮”的壮烈事迹,以直观方式震撼着每位参与者的心灵。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历史从书本走向现实、从记忆融入血脉。参与活动的青年学子表示,将把此次经历中的震撼与思考转化为前进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红色历史的回望,更是育人力量的汇聚。大家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让红色文化薪火在青年一代中代代相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任万辉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