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紧扣“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主题,系统开展“国防教育月”系列活动。学校坚持“融合育人、多点联动”理念,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实践和大学生征兵工作,探索构建“思政铸魂、军训砺剑、征兵强责”的国防教育新格局,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思政铸魂:以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国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更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催化剂”。学校深刻把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育人逻辑,以红色文化为桥梁,通过“看、唱、讲、学”多维联动,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家国情怀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以史为鉴,在历史回望中汲取精神力量。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当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的伟大历程时,当“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话语响彻全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历史课,让学生们从抗战烽火中读懂了“家国至上”的深刻内涵,更从新时代强国成就里坚定了“强国有我”的信念。
以歌传情,在红歌嘹亮中点燃爱国热情。“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9月22日,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拉歌环节现场,200余名军训新生激情高歌。铿锵有力的歌声将经典旋律化作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在这个特殊的“思政课”环节,让红色歌曲从“耳熟能详”变为“心有所悟”——歌词里的每一句誓言、旋律中的每一段节奏,都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让爱国情怀在声声传唱中愈发浓烈。

以讲促思,在思想碰撞中诠释青年担当。9月25日,学校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主题演讲比赛火热举行。选手们紧扣“抗日精神传承”与“大学生国防使命”主题,讲述先辈参战的家国故事、分享军训中的心灵感悟、畅谈“科技强军”的青年责任。这场演讲比赛,让抗战精神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让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在思想碰撞中愈发清晰。
以学赋能,在专业解读中提升国防素养。9月26日,国防大讲堂邀请惠济区人武部领导作《国防动员理论与基本实践》专题讲座。讲座从“国防动员是什么”“新时代国防动员有哪些要求”“大学生如何参与国防动员”三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系统讲解国防动员的概念内涵、法律依据与实践路径。这场“接地气”的讲座打破了学生对国防的“刻板印象”,让大家意识到“国防素养”就藏在专业学习里、融入在日常行动中。

从爱国课堂到思政课堂,从演讲比赛到国防讲座,学校通过一系列思政融合活动,构建起“认知—情感—行动”的国防教育闭环,推动学生在思想上认同、情感上共鸣、行动上践行国防责任。
军训砺剑:以军事训练夯实国防教育根基
国防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固本工程”,既要厚植精神沃土,更要锤炼实战本领。学校紧扣“国防教育月”主线,将军训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环节,通过系统化部署、实战化训练、沉浸式教育,推动学生在摸爬滚打中强技能、磨意志、铸情怀,探索出“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路径。
以“仪式感”锚定目标,吹响精武强能“冲锋号”。9月15日,秋风送爽,学校田径场上“迷彩绿”与“旗帜红”交相辉映,三校区依次举行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校党委书记刘志伟为军训教官团授旗。校长尹新明从学校前身——抗战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讲起,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庚戌红色血脉的光荣历史,鼓励学生要牢记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投入军训中。校领导的讲话为2025级新生的“迷彩初体验”立下鲜明导向——以纪律塑形,以目标砺志。

以“实战化”锤炼本领,锻造能战敢为“硬实力”。学校军训突破传统队列训练的单一模式,构建“基础技能+特色课目+综合检验”的立体化训练体系。分列式训练中,学生们反复打磨排面间距、步幅步速,从参差不齐到整齐划一;格斗术课堂上,军体拳的“弓步冲拳”“虚步砍肋”刚劲有力,教官逐个纠正动作细节;刺杀操方阵里,“杀!杀!杀!”的呐喊声响彻云霄,持枪突刺的动作干脆利落,将“一招制敌”的战斗意识融入每个招式。
以“沉浸式”深化认知,厚植爱国强军“赤子心”。学校将“九一八”历史教育融入军事训练——9月18日,组织军训新生代表与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牧经戎耀连”赴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现地教学。“以前只在课本里读‘九一八’,今天才真正懂什么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位新生动情地说。这种“历史+实践”的沉浸式教育,让国防意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情感,实现了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同频共振。

从规范有序的训练场到震撼心灵的教育基地,2025级新生军训以“精武”为笔,以“铸魂”为墨,在青春的画布上绘就“强国有我”的生动图景,更让学生深刻明白:“军训不是终点,而是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起点。”
征兵强责:以氛围营造激发参军报国热情
征兵工作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检验育人成效的“试金石”。学校坚持“教育引导-政策激励-典型引领”三位一体机制,积极营造“当兵一次、光荣一生”的校园氛围,让“携笔从戎”的种子在青年学子心中破土发芽。
以“仪式感”强化价值导向,点亮参军荣光。9月12日,学校大礼堂内气氛庄重热烈,“2025年应征入伍学生欢送会”举行。即将奔赴军营的青年学子身着迷彩、胸戴红花,脸上写满对军旅生活的期待。校党委副书记姚毅送上的祝福让入伍学生深受触动:“参军不仅是奉献,更是成长;不仅是责任,更是荣耀。”这场充满温度的欢送会,将“参军光荣”的价值导向深植学生心中。

以“零距离”传递政策温度,破解参军顾虑。9月24日,军训场边的“征兵政策咨询角”格外热闹。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牧经戎耀连”的成员们化身“政策宣讲员”,围绕入伍条件、学业保障、经济补助、退役安置等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讲解答疑。“入伍后学籍怎么保留?”“考研有加分吗”“退役后能分配工作吗?”真实的成长案例、鲜活的部队生活,让政策解读从“纸上条文”变成“身边故事”,极大增强了宣传说服力。
以“全链条”激发参军热潮,形成示范效应。从欢送会的荣誉激励,到政策咨询的精准服务,再到退役学生的亲身示范,学校通过“教育引导打基础、政策解读破顾虑、典型引领树标杆”的组合拳,构建起征兵工作的“生态闭环”。
从欢送会的掌声到咨询角的热闹,从退役学长的故事到新生的踊跃咨询,学校以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举措,让“参军报国”成为校园里最闪亮的青春选择。
2025年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开展“国防教育月”活动的第二年。学校坚持系统思维、融合推进,构建起“思政铸魂、军训砺剑、征兵强责”的国防教育新模式,推动国防教育从“活动化”向“常态化”“单一化”向“系统化”转变。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国防教育、拓展形式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牧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