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医者仁心。过去一个月,豫北医学院以“红十月”主题教育为契机,整合全校专业资源,联动各书院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深入校园、社区、乡村及生态阵地,开展急救培训、红色宣讲、健康服务、生态保护等系列活动。这场覆盖广泛、内涵丰富的实践育人行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医学专业特色深度融合,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奉献中锤炼品德、增长才干,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写下生动注脚。

红色铸魂,筑牢青年信仰根基。学校以多元载体激活红色教育生命力,让爱国情怀在学子心中深深扎根。日新书院依托“红色教育铸魂+实践行动育人”双核驱动,组织学子观看《长津湖》等红色影片,在光影叙事中感悟家国情怀;走进红旗展览馆,学子化身“讲解员”,在沉浸式实践中深化红色认知。崇德书院志愿者走进姚村小学,用鲜活的英雄事迹诠释黄继光、刘胡兰等先烈的精神内核,带领孩子们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红色记忆在代际传递中鲜活起来。德馨书院组织志愿者赴郑州烈士陵园敬献鲜花、擦拭碑尘,在默哀追思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随后开展的“翰墨光影,红色追忆”观影活动,通过影片解读引导学子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精诚书院的“深情告白”国庆特辑与红色读书会,让学子在朗诵与共读中汲取精神养分,凝聚爱国力量。

专业赋能,让志愿服务有温度更有深度。作为医学类高校,学校始终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让“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在实践中彰显。日新书院与临床学院联合新乡学院附属中学成立“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基地”,校地协同构建青少年应急防护体系。临床学院专家系统讲解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要点,志愿者分组“一对一”指导中学生实操,党委书记李庚强调“要让急救培训常态化融入生命教育”,为基地建设指明方向。这一模式被“行走的AED”服务队复制推广至多所中小学,通过“讲解+实操+手抄报”形式,让急救知识进校园、入人心。
乡村与社区是服务群众的主战场。精诚书院“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新庄村,以“基础检测+康复治疗”模式为村民测血压、做推拿,党员志愿者赴敬老院为老人按摩肩颈、唱红歌,将重阳祝福与专业关怀送至身边。羲和书院先锋队走进老庄村,不仅完成血压血糖检测,更结合村民病史定制健康方案,用通俗语言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智行书院在姚村义诊现场为150余名村民提供健康服务,在毛遂故里将义诊与红歌联唱相结合,让“自荐担当”的文化精神与志愿精神相得益彰。德馨书院20余名师生赴新庄村开展“红色赋能,健康卫庄”活动,现场教学“七步洗手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群众的健康保障。
实践育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学校将志愿服务与美育、劳动教育、生态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仁智书院重阳前夕举办“时光音乐会”,让20余名校园保洁人员成为主角,钢琴伴奏下的经典旋律与银杏叶书法、重阳花艺等活动,以美育为纽带传递尊老敬老温情;组织学子深入校园社区开展劳动实践,2024级学生王梦雅的感慨道出心声:“亲身体验才知保洁不易,更懂珍惜劳动成果”。智行书院创新“1+4+64”志愿模式,深耕四大阵地,不仅在黄河大堤清理垃圾20余袋,更开展“红韵手势舞”短视频大赛,64件融入白大褂、听诊器元素的作品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让红色文化线上线下同频传播。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维度。羲和书院9名师生携黄河精神思政课走进乡村学校,从千年奔流史到生态保护使命,让少年儿童触摸文明根脉并签下保护承诺书。崇德书院以“以赛促学”开展心肺复苏技能比拼,网格长在一对一指导中练就“实战能力”,将急救理念植入日常。各书院志愿者同步开展校园文明建设,规整车辆、节能巡查、科普宣讲,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韵十月·礼赞76载”主题晚会更是将实践故事搬上舞台,支教Vlog、急救情景剧等节目,让青春担当与专业精神穿透舞台、直抵人心。

从校地共建急救基地到乡村健康服务,从红色故事宣讲到生态保护实践,豫北医学院“红十月”系列活动累计服务超千人次,形成“红色教育铸魂、专业服务立身、实践行动砺能”的育人闭环。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急救培训、健康服务、红色教育常态化,引导更多学子以赤子之心传温暖,以专业之力担使命,为平安校园、健康中原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豫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