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展馆里的大思政课:“三师同堂”共话新质生产力 赋能制造强国梦——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09:38 来源: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11月5日,一场融合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产业实践于一体的“展馆里的大思政课”在郑州比亚迪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普馆生动开讲。本次活动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涂凯迪工作室、梁杰工作室、胡宪刚工作室联合主办,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以“感悟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强国梦”为主题,三所高职院校师生代表走进企业展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活动合影

 

三师同堂 打造思政授课新模式

 

在实践研学环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康依宁以“钱学森致信国家副总理”的历史故事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远见、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时代之问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业课教师李亚楠从技术层面解构新能源汽车的组成与特点,并聚焦刀片电池的技术创新历程与结构特色,与康依宁老师共同完成了一场“思政+专业”双师同堂讲解,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康依宁授课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李亚楠授课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丽丽与四位汽车专业学生携手,以“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为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分享与总结,生动再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从设计到成型的全过程,展现了职业院校师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可贵的工匠精神。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丽丽授课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四位汽车专业同学展示分享

 

企业讲解员张家俊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比亚迪的奋斗历程,重点介绍了其在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这家民族车企的技术崛起之路。


郑州比亚迪迪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高级品牌体验官张家俊讲解

 

凝聚共识 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教学研讨会在展馆四楼会议室举行,由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涂凯迪主持。郑州比亚迪迪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商务经理王楷铭在致辞中,对三校在思政课教学上的创新探索给予了高度赞赏。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代表踊跃发言,结合参观体验与专业背景,分享了对于“制造强国”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感悟,现场思想交锋热烈,洋溢着浓厚的时代责任感。


研讨会现场


郑州比亚迪迪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商务经理王楷铭致辞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梁杰工作室负责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杰

 

此次展馆里的思政课意义非凡。一是三校名师工作室带领师生第一次到企业进行深度实践研学;二是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场馆讲师共上一堂课,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有机相融,拓展了教学场域,增强了教学实效;三是参观学习了解到比亚迪汽车公司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的故事,为我们讲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看到这些发展成果增强了我们实现强国梦的信心和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时代意义及价值。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涂凯迪工作室负责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涂凯迪

 

三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走进企业展览馆,共同呈现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深入开展“展馆里的大思政课”教学研讨。这是高职院校立足办学特色、紧扣学生特点,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作出的一次创新探索。一是搭建了“大平台”。通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馆校结合,构筑起思政课建设的协同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课程共建、师资共用,有力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育人空间。二是汇聚了“大师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讲师同台授课,形成育人合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构建了“大课堂”。将思政课堂搬到企业展览馆,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贯通,促进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精神巧妙契合,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苗桂先

 

四层展区串联起的不仅是汽车技术的进化史,更是一堂立体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此次研学让我对“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一是在技术突破中见证创新伟力,筑牢科技自信根基。迪空间的创新技术空间里,刀片电池的安全测试演示与满墙的专利证书令人震撼,直观诠释了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这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教学提供了最鲜活的案例,让抽象理论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二是在产业崛起中读懂战略智慧,坚定道路自信立场。品牌文化空间的“动力简史”:从能源危机的困境到新能源崛起的逆袭,从钱学森先生1992年建言发展新能源的书信,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超70%的辉煌,时间线里藏着国家发展的战略远见。让学生从身边的科技进步中读懂中国道路的必然性。三是在匠心传承中明晰育人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匠心智造空间展示的“从一条线到一台车”的完整流程,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新的认知。我们在思政课中既要讲好比亚迪等企业的创新故事,更要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把个人职业理想融入交通强国的建设大局中。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刘丽丽

 

与会师生代表和场馆讲师

结合参观体验与专业背景

分享了对于“制造强国”

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感悟

↓↓↓


有幸参与三所学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组织的展馆里的思政课,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此次活动采用讲解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授课创新模式,让思政教育走出传统课堂,变得鲜活可感。


在科普馆内,前沿科技成果与企业发展历程相映成趣,既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也传递了创新拼搏的奋斗精神。跨学科教师共同引导学生从技术突破中感悟国家发展,从企业担当里体会责任使命,这种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有效破解了思政课“说教式”难题。活动中,我深切体会到“展馆里的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当抽象的“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理论命题,在学生眼前转化为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和一项项核心技术突破时,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本次活动将课堂搬到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跨学科融合,场景化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范本。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张睿芊

 

此次活动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令我深受启发。在联合授课环节,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讲解员协同配合,围绕“新质生产力”“制造强国”与“绿色低碳”等主题展开融合式讲授。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唯有让思政教育贴近现实、融入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展现出的浓厚兴趣与踊跃提问,正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生动写照。在随后的研讨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结合自身专业与未来理想,畅谈感悟、分享收获、展望未来。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对国家战略的理解认同与使命担当,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场域,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形态。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更加坚定了将理论讲授与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向。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思政育人的新路径,努力让思政课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坚实力量。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 李亚楠

 

在比亚迪迪空间,我与康老师共同完成了这堂“专业+思政”融合课,对我而言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实践探索。在我讲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刀片电池的结构创新时,我从同学们眼中看到了好奇与惊叹;而康老师随即解读这些技术如何突破国外垄断、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更让冰冷的专业知识拥有了时代的温度与思想的深度。当我们站在比亚迪先进的生产线旁,亲手触摸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那些曾经停留在课本上的参数与原理,忽然变得鲜活而有力——这不只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中国制造走向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


这次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课程思政不是生硬的叠加,而应如今天这般,以专业知识为土壤,在讲解技术、剖析行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国家的认同、对时代的担当。未来,我将继续探索这样的融合路径,让每一堂专业课都成为涵育匠心、铸魂育人的沃土。

 

郑州比亚迪迪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高级品牌体验官 张家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三十余年的开拓与奋进,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弯道超车”。在推动全球节能减碳、助力“为地球降温一度”的进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14年的艰难起步到2025年的产业腾飞,正是几代中国汽车人的不懈奋斗,才铸就了今天新能源汽车强国的坚实地位。


我有幸与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共同执教这堂融合课,我由衷地为在场的同学们感到高兴。青春学生生长于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关键时期,拥有前所未有的学习平台与实践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准汽车人”,希望你们珍惜当下,肩负使命,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专业实践,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探索、积极挖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担当意识。让我们携手奋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力量!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习研社负责人 陈豫帆

 

通过参观郑州比亚迪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技馆,我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这座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把科技与体验做到了极致。一楼钱学森先生的书信让人读懂了中国新能源的初心。二楼的匠心智造空间里,从油泥模型到生产下线的过程,搭配同学们的专业讲解,尽显造车的匠心。最触动我的是三楼的技术展区,刀片电池、第五代DM技术等“技术大鱼”直观呈现,让我真切感受到比亚迪的硬核实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绝会不是一句空话。在四楼的会议室里老师与同学们的生动发言更加让我感受到了这堂“大思政课”的意义所在,它让我们懂得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这里不只是展馆,更是中国汽车强国梦的生动注脚。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学生 尤召辉

 

这堂别开生面的“展馆思政课”让我深受震撼,获益良多。这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深化,更是一场思想与精神的洗礼。


跟随着专业课老师的剖析、思政课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员的生动叙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奋进历程如画卷般展开。我深刻感受到了几代汽车人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的民族志气。比亚迪的故事,更是一部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奋斗史诗,从电池起家到掌握“三电”等核心技术,其“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对绿色梦想的执着追求,生动诠释了何为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汽车工程学院的一名学子,此次学习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专业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我明白了,我们所学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艺,都连接着国家战略与绿色未来。我将把这份感悟化为动力,精进专业技能,锤炼工匠精神,立志为“中国智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理想的车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专业学生 孙彦豪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在比亚迪迪空间上的这堂“展馆思政课”,为我开启了大学生活中一扇充满惊喜的窗。第一次走出传统教室,在充满科技感的展馆里学习,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了鲜活而深刻的第一课。


跟随三位老师的讲解,中国新能源汽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比亚迪白手起家的企业故事深深震撼了我。那些曾在新闻里看到的“技术创新”、“绿色梦想”,在这里化为了具体的刀片电池、 e平台3.0等尖端实物与工艺,让我对“汽车制造”有了超越课本的直观认知。我不仅了解了汽车的构造,更读懂了一家民族企业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责任与担当。


这堂课,是我大学专业学习的精彩序章。它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所学专业与国家战略、时代潮流的紧密连接,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与行业自豪感。站在新的起点,我将以此为动力,扎实学好基础知识,未来希望也能为“中国智造”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创新场域 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

 

本次实践教学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整合校企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形成“三师同堂、三段讲解、三方共育”的教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活动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也为培育具备家国情怀、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生动范例。


责编:任万辉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