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要闻播报 > 正文

这场河南开的实践教育盛会,三年发展成全国性品牌会议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10:55 来源:教育时报


 

“中原劳动教育研讨会,已成为全国性品牌会议。”


11月6日至8日,豫北新乡。初冬的中原大地,寒意渐浓。第三届中原劳动教育研讨会暨河南“绿健”两周年推进会现场,热气腾腾。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的点评,更是点燃现场2次长时间的掌声。来自全省及全国多省区的3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及专家齐聚于此,共同见证重要时刻。               

                      

两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河南劳动教育而言,却是一段从破土萌芽到蔚然成林的蜕变历程。从2023年在红旗渠畔发出“让劳动精神的红旗高高飘扬”的誓言,到今日“绿健”理念在全省超万所学校落地生根,这场以“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正在中原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彩答卷。

 

11月7日,第三届中原劳动教育研讨会暨河南省乡村学校“绿健”主题实践活动两周年工作推进会在新乡隆重开幕

 

 

与会者专注听讲座

 

深扎沃土:让劳动教育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聂世忠在推进会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绿健”活动成功的根本所在。

 

这个“根”,首先扎进了河南深厚的乡土沃土。


在新乡,河南师范大学的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研发的“麦香”“蚕桑”课程群,让学生们在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同时,深深植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信阳,137所中小学校依托大别山红色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信阳红”思政教育品牌;在洛阳白马寺镇实验小学,一朵普通的菊花,串联起“自然农耕、爱国科普、党史学习”三位一体的特色思政教育模式。


“劳动教育不能悬浮于空中楼阁,必须紧密结合河南的实际,紧密结合乡村学校的校情、学情。”聂世忠的这番话,成为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这个“根”,还扎进了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面对劳动教育“教什么、谁来教、如何教”的现实难题,河南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课程体系持续完善:开发分层分类、贴近实际的课程资源,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将劳动师资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计划,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课堂教学深化创新:严格落实每周1课时要求,创新“双师课堂”,推动劳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实践体验转变;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构建“校-市-省”三级赛事体系,形成崇尚劳动、比拼技能的浓厚氛围;研究成果落地见效:评选四批805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培育四项优秀成果同一年荣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为活动送来点评

 

蔚然成林:从“单一种植”到“综合育人”的生态蜕变

 

漫步在新乡市明德小学的“耦耘园”里,孩子们正在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温室栽培技术。不远处的新乡县七里营镇春罗杨中心小学,学生们在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实验基地探究土壤灌溉的奥秘。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河南的乡村学校已不再罕见。


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绿健”活动已经从单一种植走向综合育人,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林。


这是一片规模可观之林。截至目前,全省超万所学校参与活动,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超10万场,开发校本课程1086门,建设校内外种植场地7000多处,面积1.3万余亩,参与师生超150万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劳动教育在河南的深度普及和广泛覆盖。


这更是一片内涵丰富之林。“绿健”活动在七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课程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多学科融合育人;实践基地网络多元共建,保障活动常态开展;科创融合实现深度突破,形成“科技+劳动”融合实践路径;乡土思政教育特色鲜明,打造出一批思政教育品牌;食育实践创新成效显著,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科研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经验走向全国,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深度参与,为这片“森林”注入了新的活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林疆燕介绍,集团已构建了“一核多维”课程体系,研发相关课程150余门,其中34门入选省级精品校本课程库。“我们通过‘校内基地+校外营地+书店空间'三位一体的实践场景网络,全年开展各类实践活动4800余场,服务师生超30万人次”。

 

 

11月7日,新乡县杨堤村劳动基地,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聂世忠(后排左三)带队调研春罗杨中心小学劳动教育成果

 

系统塑形:从“活动化”到“体系化”的华丽转身

 

随着“绿健”活动进入“出成果、树品牌”的关键阶段,如何为这些分散的创新实践构建清晰的框架,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塑形'重在构建清晰框架、打造可感模式,为劳动教育和‘绿健'活动提供有效载体。”聂世忠指出,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推进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乡,“塑形”实践触手可及。该市探索出的“实践育人研究共同体”建设,形成了院校合作、城乡联盟、集团办学、校社共建四种建设模式,以及空间联接、共建共享、联合教研三大协同机制,让资源流动起来,让教师成长起来,让学校互动起来。


“我们从‘自发探索'到‘整体推进',再到‘规范发展',经历了逐步深化、系统升级的发展过程。”新乡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麻建伟介绍,目前全市已组建跨地域、跨层级、跨学段的9个实践育人研究共同体,参与范围扩展到11个牵头单位、50个成员单位、14个联合单位。


在濮阳市开德中学,“塑形”体现在独特的“1234”实践范式上:一个核心理念、两大驱动机制、三大实施体系、四种实施路径。该校将“绿健”活动理念与绿色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构建了“基础+拓展+特色”的绿色课程体系,形成了“课堂+基地+社区”的实施形态。


“我们采用‘走班制’统筹推进数十门绿色课程的有序开展,实现了‘一班一课一特色’的课程样态,形成了‘素养导向·多维融合’的生态课堂。”该校负责人介绍。


 

辉县市文昌小学的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课

 

深层铸魂:回答“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铸魂”。“绿健”活动的所有实践,最终都指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在安阳市高新区银杏南校,六年来坚持全员参与、真实劳动,形成的“银南模式”已推广至全国50多个地市。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真劳动是基础,要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成长;真教育是关键,要推动从‘知识传授’向‘实践育人’转变;真成长是目标,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


“铸魂”,要铸造的是三种精神之魂:铸造民族精神之魂。从红旗渠精神到农耕文明中的坚韧不拔,“绿健”活动通过劳动体验,将艰苦奋斗的民族基因,深植学生心灵。铸造时代工匠之魂。在灵宝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在安阳银杏南校的劳动工坊,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精神。铸造社会责任之魂。当学生们服务校园、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时,引导他们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根,是根植乡土、根植实践;塑形,是塑造品格、塑造能力;培根,是培植文化之根、精神之根;铸魂,是铸就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之魂。而这一切,都必须也必然通过‘实践育人’这一核心路径来实现。”聂世忠的总结铿锵有力。

 

迈向新征程:从“树品牌”到“成体系”的战略升级

 

站在两周年的新起点上,“绿健”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5年9月,河南省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指导中心印发的深化行动通知,明确提出将以四类“实践育人研究共同体”建设为抓手,系统破解课程碎片化、场域局限化、师资薄弱化、评价形式化等瓶颈问题。


这四个共同体分别是:聚焦课程研发,打造“绿健”课程体系“升级版”;聚焦实践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含金量”;聚焦实践基地,构筑协同育人“大场域”;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综合育人“新范式”。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实践育人是开局、布局之关键。聂世忠表示,“劳动教育和‘绿健’活动,这两项工作都注重实践底色和价值引领,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


林疆燕也表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将继续强化课程体系化建设,深化基营地建设和运营效能,优化平台智能化服务,与教育同仁携手并肩,“让‘绿健’的种子在中原沃土中生根发芽、抽枝散叶,共同绘就‘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的育人画卷”。


“如今的中原劳动教育研讨会,已发展成为劳动教育最前沿的阵地。”李政涛教授表示,他最初参与设计时,就希望将研讨会办成一个分享研讨和传播劳动教育最具前瞻性、典范性的论坛。本届论坛,不仅有全国经典案例分享,还有专家点评、集体参观,以及全国知名专家前瞻理论分享。劳动教育的河南经验,与京沪鲁鄂桂黑辽等地域经验,共同汇聚成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成为中国自主劳动教育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更为关键的是,本届研讨会将“扎根·塑形·培根·铸魂”作为主题关键词,将劳动教育的典型经验和范式进行了迭代升级式的理论升华。


“从精心‘扎根’到蔚然‘成林’,从系统‘塑形’到深层‘铸魂’,河南‘绿健’活动用两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这片教育生态林,不仅为河南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河南方案’。”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小学幼教教研部主任,河南省“绿健”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指导中心专家指导组组长汪豪浩总结。


“‘扎根、塑形、培根、铸魂’,‘绿健’活动已成功跨越‘蹚路子、推典型’的初创期,昂首步入‘出成果、树品牌’的新阶段,并坚定向‘起高峰、成体系’的宏伟目标迈进。河南‘绿健’主题实践活动的两年,是一部生动的教育改革创新史。展望未来,这片‘绿健’之林必将更加根系深广、枝干强健、林相优美,在中原大地上续写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崭新篇章。”河南省基础课程与教学发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阳主提出展望。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中心,记者 代修鹏 通讯员 杨军强 赵墨波)



责编:代修鹏 作者:代修鹏 作者单位:教育时报 二审:杨雷 三审:侯军锋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