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河南省高校(豫南片区)第二届思政课品牌建设研讨会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18:24 来源: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苏新留工作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豫南片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政课品牌,11月15日,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苏新留工作室、唐国战工作室、席晓丽工作室、刘秀华工作室共同承办的河南省高校(豫南片区)第二届思政课品牌建设研讨会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来自信阳、南阳、漯河、驻马店等20多所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思政课品牌建设展开深入研讨,以思想交流凝聚育人共识,以实践探索激发思政活力。


会议由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邵雪峰主持


开幕致辞聚共识,区域协同促发展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新留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豫南片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思政教育资源丰富。此次研讨会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片区高校携手共建思政品牌、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智慧、聚光成炬,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指路明灯”,实现“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育人实效。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新留致辞


主题研讨献良策,多元视角破难题


主题研讨环节,来自各高校思政专家围绕思政课品牌建设这一核心,带来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分享。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国战

↓↓↓

根植红色沃土,聚焦“三化”融合,

打造新时代“信阳红”育人体系


信阳拥有深厚红色沃土,打造新时代“信阳红”育人体系需聚焦“三化”融合:一要以“系统化”为根基,构建覆盖全学段、融合多领域的红色育人体系,筑牢育人根基;二要以“品牌化”为抓手,立足地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红色育人品牌,增强育人吸引力;三要以“一体化”为纽带,打破壁垒、凝聚合力,构建校地协同、家校联动的红色育人共同体。通过“三化”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根植人心,推动新时代“信阳红”育人体系落地见效。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含

↓↓↓

分众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品牌供给的创新路径与实践


食品类专业思政课分众化供给是回应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契合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时代逻辑。其核心遵循在于立足专业特色与学生需求,精准对接 “舌尖守护者”的培育目标。实践中,需通过精准定位受众、创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等关键举措,打造分众化思政课品牌,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精准赋能食品类专业人才成长,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信阳农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俊

↓↓↓

“大思政课”格局下思政课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层面需凝心聚力,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将其贯穿育人全过程,为思政课品牌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措施层面要精准发力,聚焦实际需求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为品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品牌层面需持续用力,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优化,以扎实的育人成效彰显品牌价值。通过思想、措施、品牌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大思政课”品牌建设走深走实,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信阳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张玉柯

↓↓↓

地域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信阳学院立足豫南丰富文化资源,自2020年启动“信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平台基础完备、运行有序,形成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有成效,影响力渐升。项目后续将升级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深度挖掘资源、创新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拓展协同育人机制,与多方合作,推动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助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刘秀华工作室成员、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娟

↓↓↓

做有吸引力的思政课:一位青年教师的感悟与思考


鲜活的思政课需教师“活”起来,即情绪鲜活,以热情饱满姿态授课;知识鲜活,从传统文化与媒体金句中汲取智慧,让话语简洁有力;经历鲜活,将外界感悟融入课堂。同时,思政课应是师生“交响乐”,把课堂变为“思想操场”,通过开展辩论赛、情景剧拍摄等活动,引导学生互动参与,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深化对知识的认同。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祁欢

↓↓↓

大别铸信仰,职教育良匠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品牌:大别良匠。以“大别山精神”为灵魂熔炉,以“职业教育”为实践沃土,勾勒出“从革命良将到时代良匠”的精神传承与实践路径。为使品牌落地生根,学校构建了“1314”建设体系,致力于打造影响学生一生一世、终身受益的思政课。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别山精神为主线,通过理论武装提质、实践育人增效、平台建设扩容三项行动,强化四项支撑保障,护航品牌发展:党建引领强根基、师资锻造激活力、资源共建拓维度、经费保障添动能,推动红色基因融入职教育人各环节,助力学生成长为信仰坚定、技能过硬的时代良匠。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方婷婷

↓↓↓

以新媒体为翼,展思政新章——新视角下的思政品牌建设


新媒体为思政课建设带来了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拓展传播渠道三大核心机遇。但也面临信息筛选难、教师技术不足、学生注意力难聚焦等挑战。为此立足高职院校特点,探索打造特色内容产品、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师生新媒体素养共建等创新路径。未来,将探索人工智能与思政教学结合,深化“思政+专业”融合,凸显职教特色。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政治理论教员朱若男

↓↓↓

人工智能赋能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应从教学设计、教学设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展开。针对赋能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实践脱节、技术针对性弱等风险挑战,应规范数据算法精准性、强化内容政治引领。此外,在“用好红色资源”的交流中,要深挖精神内核、创新模式方法、深化实践转化,全方位助力学员成长,夯实强军根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院副院长王美华

↓↓↓

新时代高校思政品牌的育人实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当下思政课评价体系问题突出,存在导向偏差、主体单一、机制缺乏闭环、方法僵化等痛点,严重制约育人成效,需构建贴合需求的新体系。要紧扣核心逻辑,打造“三维一体、闭环联动”的评价框架,明确三大评价维度,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形成“评—改—优”闭环。同时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并倡议评价体系向师生本位、发展性评价转型,加强校际协作,助力思政课成“金课”,筑牢时代新人培养根基。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明哲

↓↓↓

德医双融:医学院校思政课品牌的构建与实践


学校以“德医双融”为核心理念,探索医学院校思政课品牌构建一是立足办学定位,锚定价值坐标系,以仲景文化筑医德、红色基因强担当、职业特质贯边界;二是构建“四维联动”实施体系,通过课堂、文化、实践、数字四个维度全方位育人;三是夯实“三位一体”支撑体系,从制度、师资、资源三方面提供保障,实现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同频共振,为培养基层健康卫士筑牢思想与技能根基。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南阳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席晓丽作总结发言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南阳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席晓丽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一要聚力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思政金课;二要夯实教师队伍,赋能教师职业成长,激发其内生动力与创造力;三要拥抱技术变革,善用新媒体与人工智能,为思政课堂注入时代活力。她号召同仁们以数字智慧拓宽育人边界,将理论的硕果转化为培根铸魂的生动实践,共同谱写豫南片区思政育人的崭新篇章。





红色研学铸信念,革命精神润心田


15日下午,与会代表前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认真观看历史资料,聆听英雄事迹,重温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这场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进一步坚定了思政课教师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信念与担当。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苏新留工作室成员、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菊蕾主持活动




与会人员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此次研讨会不仅搭建了豫南片区高校思政教育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更凝练了品牌建设的“豫南经验”,为推动区域思政课守正创新、提升育人实效注入了强大动力。下一步,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让思政课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吸引力,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合影


责编:任万辉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