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落实“四大育人工程” 打造“三全育人”格局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11:59 来源:漯河市召陵区教育局

  近年来,漯河市召陵区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真抓实干,取得不斐成绩。


  去年4月28日,区委书记李湛组织召开“全区思政课建设工作座谈会”,对全区思政课建设进行安排和部署。


  区教育局党组直接引领、管理全区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推进思政课“四大育人工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区教育局思政课建设负责人撰写的《落实“1+4”行动,打造育人品牌》一文今年7月在《河南教育》发表。区教育局今年2月被漯河市教育局评为思政课教育先进单位,7月被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授予思政课“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


  一、落实优化课程体系工程。一是深化学科德育。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课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育人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用好特色资源。充分挖掘许慎、拱璧两张地域文化名片,丰富特色课程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激发全区广大的师生爱国爱党爱校热情。教育局协助出版的一部描写著名乡村教育家王拱璧的长篇小说《风雨杏坛路》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公开发行;翟庄小学编辑的《墨香书韵》书法课程在全省推广,实验小学编排的《王拱璧送子抗日》豫剧曲目,入选中国文联“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庆祝建党100周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节目展播”。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区教育局编写了《召陵简史与文化》地方课程,通过召陵简史、名胜古迹、名人传略、文学艺术、民俗土特等板块,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召陵区许慎中学建立起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一批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补充的特色课程。


  二、落实提升育人能力工程。一是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召陵区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职校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领导管理人员和班主任或相关课程教师在培训合格后兼任思政课教师。区学科首席教师、“十大名师”面向全区开设一节学科德育示范课,涌现出以李占芳、冀红涛为代表的一批思政课育人典型。二是优化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学校利用支部活动、文体活动、演讲比赛、思政课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每一个教育环节。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标准,区教育局培训中心推行思政课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设为必修学分,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区教育局还邀请全国思政课名师王小翠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思政观摩课教学,多次邀请市区党校教授毛志凌、赵路平等到区直学校巡回上思政课。三是健全思政课教师骨干梯队建设。依托市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建设,建设一批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和示范教学团队。


  三、落实提升课堂质量工程。一是打造“优质课堂”。针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思政教育质量存在的差距,召陵区为农村偏远、师资薄弱的前李小学等26个教学点落实思政课“专递课堂”;为万祥街小学等17所学校开通“名师课”“名校网络课堂”,实现“三个课堂”建设100%覆盖,推进思政课程“八个统一”内涵式发展,提高课堂品质,推进课程改革。二是开展“优质教研”。开展教学重点问题研究、集体备课和教法研讨,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攻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名校辐射”、“骨干引领”、“联片带动”,提升思政课教研质量。三是树立“优质标杆”。出台本区中小学思政课“好课标准”,加强对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转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标准引领。


  四、落实打造数字资源工程。构建了由召陵区的省思政课名师参与的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网络共享资源平台——“召陵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全国统编思政课教研交流合作微信群,及时发布国内外重要新闻、时政热点分析和学生自学课件115课时、视频课115课时、随堂测试121套、班会课36节、班主任德育课19节等丰富资源,为推进课堂教学实施和作业评价优化提供资源支持,克服教材资料滞后性与不足,做到与时俱进,扩大了召陵教育影响力,为全省、全国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共享、交流的契机。


作者:王纪伟 二审:郭明轩 三审:侯 岩 责任编辑:李志刚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