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4日19:29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7月3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主持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学习研讨以现场教学、专题讲解、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会前,大家到河南省人工智能展览馆参观学习,参观了智慧教育、智慧后勤、科学素质等展区,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展览馆和研究院智慧校园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实训室建设的介绍,沉浸式体验科技创新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是科技领域的一场革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会议邀请学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啸剑教授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如何拥抱人工智能”作专题讲解。张啸剑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阐述了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财经政法类院校的影响,并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如何拥抱人工智能提出了制定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计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人工智能软硬件设施和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等具有前沿性、针对性的建议。

 


司林胜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发展,也是对生产力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为高校找准发展定位、探索教育改革路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提供了有力指引。


围绕如何阐释好、回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何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何为”的问题,司林胜强调,要全面把握、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全面改革,破除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凝聚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重点打好主动仗。一是深入推进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要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牵引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学科—人才—资源“一体化”配置为抓手,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高峰”优势学科牵引、“高原”特色学科助推、“高地”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进的发展态势,进行有组织高水平的学科布局;要以学科为基础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增强师生跨学科融合能力、从事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能力,切实提高学科引领学校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要深入推进书院制社区化管理、学部制、大部制、完全学分制改革,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要推动以质量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高效运用、深度融入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引育并举,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构建多维人才体系,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领域锻造高素质人才和师资队伍;要持续构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五育并举,畅通建立学部(学院)与书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围绕人工智能进行专业设计、学术学科资源聚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加充分彰显我校作为特色骨干大学在行业和产业发展中高端人才汇聚地、培养地的优势。三是努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策源高地。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特色骨干学科优势,依托现有的20余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和研究平台,聚焦数字经济、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化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和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造“财大”智库品牌,产出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要持续加强校地、校企互动,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等与信息技术发展的适配度,凝聚和链接行业、产业等优质社会资源,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多领域实践实习教学基地,搭建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要加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完善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重大课题研究攻关,增强对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融合研究,形成“政产学研用”联动效应,打造校校-校企-校地协同创新生态链条,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奋勇争先、力争超越。


校领导高京燕、刘荣增、杨田、朱金瑞、陈晓景、赵楠、张扬、王利军分别结合研究领域和分管工作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学校要切实增强高等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使命担当,激发改革创新内生动力,积极把握和科学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着力攻关科研难题、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数智化建设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要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各自分管的工作领域将各项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代表,党委组织部部长罗松远、发展规划处处长蔡伟峰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理论对学校综合改革的方法论意义、着力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资源配置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作了交流发言。


责编:梅瑞祥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