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河南襄城:小县城“跑”出教育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16:46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站

  全县142所公办学校教室全部装上了空调,24155套课桌椅陆续更新完毕,又一批教师告别局促的临时居所搬进了新建成的周转房……新学期开学以来,河南省襄城县的中小学幼儿园便“新”喜不断。


  襄城,河南省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中部小县,近年来在教育上却频出大招。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城乡布局,“软”“硬”兼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襄城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9月2日,在县城北部工业园区居民的见证下,一所现代化的公办幼儿园——襄城县幼儿园教育集团建设路分园正式投入使用,“家门口有了一所放心满意的幼儿园”成为当地群众最幸福的事。


  曾经,襄城县仅有一所位于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且占地面积小、学位紧张,乡镇公办幼儿园一片空白;如今,全县城乡公办幼儿园已达2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0所,新增公办学位5000余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97%以上,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在90%以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的显著提高,让曾经困扰家长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不复存在,群众对学前教育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襄城县不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约2.8亿元,在城区高标准新建了襄城县文昌小学建设路校区、襄城县西城区小学,共增加城区小学学位1080个,进一步缓解了城区学生就学压力;在乡镇镇区新建了十里铺镇实验小学、颍阳镇中心小学,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寄宿制学校的需求;改扩建中小学13所,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教师周转房570套。


  自2022年秋季以来,该县投入资金1092.6万元,为全县142所公办学校教室安装空调1816台;投入资金1059.9万元,为39所公办寄宿制学校宿舍安装空调3997台,在襄城教育史上首次实现公办学校空调安装全覆盖。


  在硬件改善的同时,该县持续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把“县管校聘”综合改革、校长补源工程等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队伍建设“软实力”。


  “20个副高级以上教师,之前能在一线任教的少之又少,自2020年起全部走上了讲台。”襄城县库庄初级中学校长苏东垒谈到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时说。从2019年起,该县率先在全省铺开此项改革,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由学校根据需求聘用上岗,实现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学校由“用人难”变成“选能人”、管理由“比资历”变成“比业绩”的转变。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全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被激活。5年来,全县5800余名教师参与改革,跨校竞聘上岗909人,教师有序流动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5.5%,41名城区及城区周边学校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现象大为改观。


  “前几年我被转到管理岗,如今通过竞聘,又重新回到讲台,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襄城县文昌小学教师纪翠华说。


  对于校长而言,“校聘”更大的压力来自“人情关系”。为破除人情阻碍,襄城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轮岗交流,全县140所公办小学初中,有117所调整流动。同时,该县实施中小学校长末位淘汰制,对综合考评全县后两名的初中校长、后五名的小学校长予以免职,激发校长治校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校长补源工程”,建立起114人的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库,分批多次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定向培养,保证教育管理人才梯次建设。


  “一把尺子管起来公开透明,校长能上能下的氛围形成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树立起来了,‘走后门’跑调动的少了,不适合教学的老师退出来了。”襄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李孝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聚焦难点、找准痛点、打通堵点,促进教育资源更充足、更均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孙亚旭)


责编:李达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最新发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