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的触角从书本延伸至生活,从课堂拓展到田园,当“劳动”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指尖的创造、汗水的感悟与亲情的交融,一幅以“五育并举”为底色的育人画卷正在上街区徐徐展开。近年来,上街区教育局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重要抓手,推动各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构建起以实践为导向、以融合为特色、以育人为根本的劳动教育新样态,让劳动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家校协同:厨房里的生活课堂与感恩教育
近日,上街区中心路小学推出“营养早餐我来做”主题劳动实践活动。这场以家庭为阵地的实践,鼓励孩子们从设计菜谱、预算采购到亲手烹制全程主导。三年级的域淑雅同学在第一次独立挑选鸡蛋后兴奋地表示:“这让我学到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孩子们化身为“营养师”和“美食策划师”,考量口味,查阅资料,探寻营养搭配的奥秘;跟随家长采购,学习挑选食材、精打细算,体验真实社会经济生活;系上围裙,家的厨房变身“劳动课堂”。在家长指导下,孩子们安全操作厨电,学习打蛋、搅拌、翻面等技巧。当看着面糊变成金黄的蛋饼,他们不禁惊叹劳动创造的神奇。品尝成果时,孩子们真切体会到父母平日的付出,懂得了感恩。
此次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真实情境,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路径,让孩子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更懂得了爱与责任。

学科融合:指尖上的奇思妙想与科学探索
劳动教育如何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日前,上街实验学校进行了一场生物学科劳动实践,给出生动答案。同学们化身“细胞建筑师”,拿起五彩橡皮泥,在微观世界里探索创造。揉捏、组合间,橡皮泥被赋予严谨的科学形态: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栩栩如生。这不再是简单手工,而是对生物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深刻内化。同学们以“知”为瓦,用“行”搭桥,感受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在创意作品中完成科学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此次探索表明,“学科融合式劳动教育”让劳动成为知识的催化剂,让学习在创造中真实发生,是植根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全新劳动教育形态。
自然浸润:田园间的农耕体验与价值感悟
近日,铝城小学组织学生走进竹叶河农庄,开展沉浸式劳动实践。在传统手工艺制作区,孩子们观看黄豆历经道道工序变为嫩滑豆腐的全过程。面点制作间内,大家认真学习手工馒头的揉制技巧,亲手面团成型的瞬间,成就感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奔赴田野,柿子园里橙红果实挂满枝头,孩子们小心翼翼采摘,感受秋收喜悦。在金黄的玉米地,聆听粮食种植的艰辛,亲手捡拾玉米棒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此刻有了沉甸甸的重量,珍惜粮食的信念深深扎根。
此次农庄之行让孩子们亲近土地,在体验中掌握技能,锤炼品质,深刻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结语: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谱写五育并举新篇章
从中心路小学“厨房课堂”到实验学校“细胞建构”,再到铝城小学“农庄体验”,上街区各校劳动教育实践精彩纷呈。路径各异,但内核统一:均着眼于学生真实成长,强调实践体验,注重价值引导,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上街区教育局打破劳动教育就是“干体力活”的刻板印象,将其提升为融合家政生活、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社会责任于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通过家校协同、学科融合、自然浸润等多维路径,不仅使学生掌握必要劳动技能,更在劳动中树立正确价值观,锤炼意志品质,激发创新精神,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心的综合效应。
下一步,上街区教育局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拓展实践场域,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更深度融合,努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的“五育并举”育人新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