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要闻播报 > 正文

工作时间延长、压力增大!“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负担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0日18:16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发生了哪些变化?负担究竟有多重?近日,一份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问卷火了,其中的一些数据值得关注,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对教师负担来源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摸清教师负担的“底牌”,一起来看。


  1.学业压力是教师最大负担


  调查将教师现阶段负担来源进行了分类,具体分为专业类、行政类、事业发展类、社会事业类、时间类及突发事件等六大类别。


  从专业类方面来看,教师面临的学生成绩(升学率、平均分、优秀率等)考评、班级管理考评、作业批改和教案检查、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考核分别占比为81.21%(多达5403人)、62.81%(多达4179人)、65.83%(多达4380人)、46.72%,根据数据显示,学业压力仍然是教师的最大负担。


教师现阶段负担(专业类)


  从行政类方面具体来看,教师面临的干部作风、同事沟通、评优评先(绩效考评)、非本职工作执勤,以及校领导应酬陪同分别占比为46.42%、16.20%、74.85%(多达4980人)、69.28%(多达4609人)、9.05%。由此可见,教师在行政方面的压力集中于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绩效考评及非本职工作执勤。


教师现阶段负担(行政类)


  在事业发展类负担中,较之教师的学历提升与进修,教师的职称评聘(91.41%,6082人)成为更关注的焦点。而在社会事务类负担中,教师的非教育性社会事务与政府部门检查占比为90.37%(多达6012人),明显高于家校沟通占比(47.71%)。从时间方面来看,教师们的负担主要来源于节假日上班、开会或其他组织活动,而非正常教学时间内的早晚自习。


教师现阶段负担(事业发展类)


教师现阶段负担(社会事务类)


教师现阶段负担(工作时间类)


  在调查搜集的主观样本容量中,教师列举的突发性事务诸多,部分留言如下:


  1.紧急通知,督促学生和家长完成普法学习(禁毒、交通、消防、防疫等等),要求全员参与,统计各班完成情况。


  2.文明城市创建,老师去值勤打扫卫生、入户宣传、指导学生家长做问卷调查并收截图等。


  3.晨午检并填很复杂的表册,填一个表册最少要一节课时间,如请假学生跟踪表、智慧黑板使用表册、课后服务相关表册、午餐缺勤表册、班会记录等。


  由此可见,教师的压力已由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下移至非教学的事务性工作中。


  2.教师对于作业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


  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此次研究还调查了“双减”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具体关注学生作业情况和放学时间两方面。


  从作业的数量来看,学生的作业量没有太多变化,“和以前差不多”占比56.74%(有3775人),明显多于学生的作业量减少(43.26%);在学生放学时间及教师下班时间方面,下午18:00放学及20:30放学成为主要的放学时段,教师下班时间也相对应的集中于18:00—20:00。


“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数量


  在学生的作业质量上,学科组已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布置的作业质量有明显提升明显占比为26.69%(有1776人),学科组没有太多时间加强作业研究,布置的作业质量有待提升的占比为73.31%,多达4877人。数据显示,“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数量不但没有减下来,教师对于作业研究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作业的质量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质量


“双减”背景下学生放学时间


“双减”背景下教师下班时间


  3.教师工作最大变化:时间延长、压力变大


  为充分了解“双减”给教师带来的改变,此次研究在进行充分调研后设置了8个选项,其中包括客观的正向变化与真实的现实描述。


“双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的变化


  其中,占比排在前三的选项是:“工作时间延长,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职业幸福感降低”“工作强度变大,可是工资待遇没有变化”,分别占比82.92%(多达5517人)、77.30%(多达5143人)、75.32%(多达5011人)。


  排在第二梯队的占比约为第一梯队的一半,依次是:“课后服务项目多,备课量变大”占比37.32%,“学校教研密度更大”占比25.24%,“备课所需时间变长”占比24.33%。


  部分教师留言如下:


  1.难以顾及家庭,自己的孩子都没法照顾……影响到个人生活了。


  2.非教学性事务较多,作为班主任,每天忙于各种表格统计杂事收表等。


  3.工作纸质留痕更多,从早自习到晚自习结束,教室全程高清监控,工作机械化。


  4.心理焦虑烦躁,目前有心理疾病现象。


  同时,也有教师在问卷中留言: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要求老师提升教育质量(成绩),没有静心备课的时间,没有练习的时间,该如何提高质量?


  4.教师过重工作负担的5个维度


  如果,“双减”给教师带来了过重的工作负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此次调研在问卷设计中加设了5道题,分为课程开发、学生管理、教学组织、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等五个维度。


课程开发是否更多?


  数据显示:“课程开发变多”的占比为42.48%(2826人),选择“没有变多”的占比为56.85%(3782人)。“其他”选项(45人)主观反馈为:大家比较应付课程开发,因为没有时间;各类素质课、社团课都让我们老师去上,虽然种类多,但感觉质量并不是很高……


学生管理是否更烦琐?


  从学生管理难度来看,觉得学生管理更加烦琐的占比为90.91%(6048人),觉得并未变得更烦琐的占比为8.66%(576人),其他选择占比0.43%,仅有29人。


教学组织是否更难?


  从教学组织角度来看,觉得教学组织更难的占比为74.27%(4941人),觉得并未变得更难的占比为25.02%(1665人),其他选择占比0.71%,仅有47人。选择“其他”选项的教师留言:非文化类教学任务增多,比如安全教育、禁毒等,防这防那,学生不能静心学习;因为混班,课后服务比较难管理。


工作量增加与否?


  从工作量的角度来看,认为工作量增加的占比为83.93%(5584人),认为工作量未发生改变的占比12.93%(2860人),认为工作量减少的占比仅为3.14%(209人)。


  教师工作量具体增加在哪些方面?部分教师留言如下:


  1.每天每周都要进行作业公示,各种作业台账记录,检查表格更多了。


  2.课后服务的素质拓展课需要备课,辅导学生,时间比之前更长。


  3.主科教师想尽办法变花样,老师总是不断地在做资料,所有的考核全凭一张资料定义。


  4.看晚自习、答疑,无法安心备课;会议经常在延时服务之后开;对单独学生辅导时间和次数增加。


教师工作时间延长与否?


  从工作时间的角度来看,觉得工作时间延长的占比为84.91%(5649人),觉得工作时间不变的占比12.35%(822人),觉得工作时间缩短的占比为2.74%(182人)。


  教师工作时间具体延长在哪些方面,部分教师留言如下:


  1.课后延时结束时间远超过正常下班时间;因为课后延时均在个别辅导,导致本可以批改作业备课的时间减少,所以带回家的工作越来越多。


  2.为了不让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在学校得抓紧时间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并且批改,争取基本上都过关,那其他做材料的任务只能放学后才做,教案反思只能放学后写。


  3.班主任每天要拍摄班级作业上传到群里,每天都要很晚下班,班主任事务更多,备课时间很少。


  5.九成教师认为工作负担增加


  “双减”实施后,教育主管部门检查事项变化情况为:各项检查有增无减占比为76.28%(5075人),没有太大变化占比为22.10%。各项检查都有减少的占比为1.62%(105人),分别来自四川成都、陕西榆林、江西赣州、河南郑州、甘肃张掖、重庆等地。


“双减”实施后,教育主管部门检查事项变化情况


学校落实“双减”,是否增加了教师负担


  认为学校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增加了教师负担的占比为91.54%,多达6090人。


  在问卷调查的最后,对于希望怎样解决“双减”带来的困惑和压力,受访老师提出这些建议——


  1.“双减”应该是把教育真正还给学校,还给老师,学校需要真正安心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应付各项检查。


  2.不论是“双减”还是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应以一种冗杂的程序化工作方式作为证明手段,频繁的检查只是在增加压力。另外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不能高高在上地一味批评,动辄通报。希望各项工作都能规范化,不仅是受检查者,也包括检查者本身。


  3.解放孩子的前提是解放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减少各种笔记材料的抄写,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评比。让教师自我教育能力,反思能力成为驱动个人与学生成长的源动力,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双减”。


  教师的健康问题、工作餐问题、职业规划问题值得深思,应该把处理具体的教学与教育问题的权限交给每一位教师。本着尊重与相信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能高扬着头颅,心平气和地面对学生与家长还有这份沉甸甸的衣钵。


  以上多个问题的反馈结果应当引人深思,学校如何兼顾教师的身心健康?老师要如何全面统筹学校工作才合适?听一听专家声音——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王晓燕认为:


  “双减”要取得实效,真正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教师减负需与学生减负同向而行。


  放眼世界,日本、英国、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为减轻教师负担,都建立或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系统监测,从调查监测教师工作负担,到明确减负重点,再到减负策略的研究和推行,都有细化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控举措。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教师工作负担的系统调查机制,也缺乏全国教师工作负担的精准数据。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需要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对教师负担来源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对减负成效和改革方向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为此,应根据“双减”工作的推进重点、阶段目标实行国家年度监测、专项监测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测制度,全面摸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岗位、不同性别教师群体的负担情况,精准界定教师负担的具体来源和表现,为教师减负工作提供精准目标、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策略,形成界定科学、权责清晰、系统治理的教师减负管理制度体系。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